Sunday, July 29, 2012

蹉跎學 16

大暑過後沿台九線南下玉里方向右轉台30線,過南安遊客中心,抵隸屬玉山國家公園的瓦拉米古道。盛夏濃綠遮蔭古道,一路依傍秀姑巒溪上游拉庫拉庫溪,素有「蕨之道」暱稱。walami據說在布農族語意謂一起跟著誰去做某事。

台灣古道歷史苦澀,瓦拉米古道隸屬日治時期八通關越道路東段,導因於布農族襲警日人理番所須,步道與駐在所的修建便於人力監控並且管理山林資源。

 古道口至山風一號吊橋約1公里。






古道口至山風二號吊橋約1.7公里。步道口至山風二號是步道前段,平緩濃綠,唯一要考慮的裝備應該是一雙防水防滑走路鞋,以及抵擋盛夏午後雷雨雨具。路上巧遇兩組山友,一組原住民朋友看我們隨性輕裝備,指著天邊一朵烏雲,盡管日頭正焰還是建議速速下山。一組遠從台北火車換計程車而來,清早備了輕食背包沿古道散步佳心來回,單趟約是4.5公里,算是古道中段半日遊。佳心到瓦拉米山屋是古道後段,全長13.6公里,一過佳心便要事先申請入山證。



台九線越走越南,六十石山遠眺花東縱谷,金針花期剛剛要開始。據說類似六十石山這類被媒體、旅行社炒熱的觀光景點,熱門時候盛況直逼九份、鹿港,壅塞滿滿人潮。

這個穿越並且攀升的下午,兩個人喝了兩公升的水,彷彿一趟縱谷野放沖刷。安靜的花東縱谷有剛剛好的密度與速度。短短兩三年內頻繁造訪花東,東西岸時差慢慢顯現。唯有抵達海角天涯,也才能這樣好好看著地方。不知不覺因為O'rip工作室的氣息感染,在花東walami了起來。

Labels: ,

Friday, July 27, 2012

蹉跎學 15

台九線花東縱谷的盡頭是另外一個海角天涯,一覺醒來台東文旅的早餐空間牆上常玉的裸女圖,疑心是闖進了老文青的雅痞沙龍。




設計旅館拼貼博物館五感,大量異質元素彼此親暱並且撞擊,跨地域性並且詭異共時,一切在當下抹去來歷與說明。旅館復刻博物館,含沙射影地囊括許多,多到惟恐不夠,讓人愉悅而不安地。


然後是史前卑南考古旅行,在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

遺骸與詮釋、散佚與重建,世界的現在在彼端競逐,世界的過去在海角天涯凝結演繹。一期卑南故事寫在這裡了,二期卑南考古還是未來完成式。

Labels: ,

Monday, July 16, 2012

蹉跎學 14

清明前後拿了地圖花蓮市區散步一下午,花蓮市區散步尺寸像極了Helsinki,認真輕鬆三小時便能繞城一圈的微型,稍稍放縱便走出外環道路,某些頑固時間與現代暴衝的並排封存,遺世獨立委蛇蜷曲的巷道令人迷惑,微型城中人解路的口吻很有老廟籤詩的味道,小而徘迴周旋略帶猜疑迷惑,原來這就是海角天涯。



宛如二輪戲院的時光二手書屋。

隨處一繞,便能發現日式木屋,日常轉身食堂、花藝協會。



樸石咖啡館望向小一點洋行。



樸石咖啡館,樓上的O'rip工作室一直考察紀錄著花蓮生態。

烏雲密佈的傍晚循著台九線散步過溪上橋,橋下將軍府依舊是日式木屋,一整個木屋社群聚落。


台九線上的旅遊諮詢服務,右手邊是日據時代花蓮市區模型,日式木屋櫛比鱗次。回到橋上,迷路的我向兩位香港朋友要到一張花蓮市區北角地圖,彌補手上地圖的簡略。全球化陸續摧毀在地,海角天涯的地形險要剛剛好抵擋住全球化災難。越是頑固地方,越是能吸引異鄉人鑽探。


隔日台九線向南,花東縱谷上萬榮一帶滑翔翼飛行,林田山林業博物館、光復糖廠那樣遺世獨立完好的丘陵、小鎮生活提案。匆匆環顧縱谷上的馬太鞍溼地、太巴塱部落

Labels: ,

Monday, July 09, 2012

光晝身 3

約莫在十年前,老闆建議拿真實姓名進入google搜尋引擎,看看自己是如何捲入網路世界。搜尋過後果真驚嚇連連,一些文字資料在接案當初或許按件計酬都銀貨兩訖了,卻從沒有單位告知真實姓名掛名的文字資料將上傳網頁,就這樣尷尬地掛著了。光晝身早在我們意志許諾前,就提早神奇且超越性地存在了。

每一個網路平台的出現都充滿可看與實驗價值,用到飽的時代,MSN或者臉書好好玩。這種好玩是若卽若離的共時感,超光速鉅細靡遺的喃喃思語、轉載分享。光晝身超炫,炫到感知調校來不及跟上。也或許是筆電高齡,MSN時代是一連上線動輒出現癡呆當機,慢慢臉書也是這樣。關掉MSN或者臉書,高齡筆電便自動展現硬朗質地,靈活自如。人腦不如電腦,好長時間感到壅塞的哀傷。不再能看大部頭書,文化評論書的字句硬如攀岩。煎肋排的時候想著某些超連結,晾衣服晾著無法排解許多連線迷惑。絕對有虛擬現實得兼好手,顯然不是我。

然而,光晝身一開始就無法收手滅絕。網路仍舊是考察世界的重要指南。網路新迷戀沒有消失,主題式秘密連線考察某些美艷肉身網蹤仍舊興味盎然。倒是更加深信easy come easy go的信念。花五分鐘想好寫就的網路訊息對閱讀受眾而言,也就只有五分鐘的賞味期限。網路表態的嚴謹條件不斷高升。

關掉MSN和臉書以後,週休假日的早晨在流利的動線中煎出超完美纖柔法式可麗餅。週間晚餐與假日午餐也變得功力提升。發現了更多屬於料理的操作型秘密。分離久遠學生時代的藏書,終於快要整合好,在書架貨梯爬上爬下重新觸摸並且歸位十幾年的藏書。陪伴家人門診過程,與父執輩長者匆匆相視的微笑中,照亮他們眼中反射的我。日常面對的朋友深談更多,擁抱更深。並不是現實世界誤解挫折少過虛擬世界,而是終於明白這是屬於我必須經歷的感知調校過程。希望這是對江董的一點點回應,光晝身。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