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December 30, 2007

胡同又一年

下午窗簾公司店長到新家丈量窗戶尺寸,爭議性空間模擬估計了幾回,素材選定後,從一年保固,貨比兩家被我硬是ㄠ到五年保固。

去年底胡同慶生的海報,我們參加了最後一場黃建為演唱會。

大桌上有光,好像宴席永遠熱鬧著。 生日快樂,胡同!

回到當初心動的小木桌,與設計師結緣就是開口問起胡同工作伙伴這小木桌的來由。小木桌訂作價碼讓我後退三步,過了這麼多年,還是佩服這工藝。胡同木桌都是阿丕畫的稿,設計師照稿激盪出的傑作。

即使寒流也有午後晴陽的胡同窗口。

年底好像一定得到胡同走走才算數,W照例喝到頂級咖啡,我則是現刷抹茶。這次的手沖耶加雪菲單品咖啡明亮飛揚,有令人訝異的清透果香後味。抹茶從來也都是濃綠甘美的,葉怡蘭〈留戀日本茶〉默契十足地說出了溫度呵護下品味翠綠茶菁的體會。

到了胡同,彷彿面對光陰閘門,誠實的問訊,喂,都作了些什麼?
離開時還是把小陽傘遺忘在胡同,倒回拿傘,拍下大門口另一扇窗景。這幾週瘋狂迷戀三時茶房杏仁茶,原來三時茶房工作伙伴當初也與胡同共事,杏仁茶日日費時六鐘點做成。當然,跟設計師提起三時茶房,湊巧同為他的傑作,又都是生活鍾愛,誠意的事物就這樣套圈圈一樣結了一串。
設計師帶來好消息,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在北屯有個寶之林家具回收再生中心,早期不少檜木家具好挖寶,現在要靠運氣和眼光,台北環保局也有再生家具展示場,家中有家具不符用途,也有個銷貨所在啦!但願老有份,舊有歸,供需大同。

Labels: ,

Thursday, December 27, 2007

菜櫥/衣櫥

設計師幾個禮拜前原先在牆上畫了傳統菜櫥的樣式(peray拍攝三時茶房第六張照片擺著的即是傳統菜櫥),給協助的師傅看,衣櫥樣式靈感從傳統菜櫥來,來不及拍照,櫥櫃安裝就給擋著了,搶著粉刷前把設計師另一牆面畫出衣櫥草圖拍下,多像個簽名檔啊! 裁切、組裝、修補、拼裝,師傅施工著,像是倒回手工業時代,工地逡巡,心生敬畏,是他們聖經創世紀一般無中生有。

有人說要把沙發搖椅搬到陽台,還有小圓桌,像櫥窗公然陳列著生活一樣,許願在陽台喝咖啡。師傅聽了笑了,穩定而持續地敲打訂作我們的生活。

看起來設計師不打算年底拼現金了,號稱慢工出細活,原來木作衣櫥要粉刷透明漆七層,趕農曆新春前搬新家確定無望,禮拜六早上我們約好討論鞋櫃尺寸,還是菜櫥樣式的變奏,然後W和設計師都要去看西屯農會獨角仙展覽,很期待的。好的,慢慢來。ㄟ,獨角仙不是小丸子喜歡的昆蟲嗎?也許獨角仙的弧度,曾經帶給設計師靈感啊!

Labels:

Sunday, December 23, 2007

頌咒附頁

有天我們吃了蜂蜜,又想吃點什麼別的,W問起,蜂蜜可以配XX嗎?這時候翻起保險公司送的農民曆附頁,遍尋不著飲食搭配禁忌表。誰能在網路上找著正統農民曆,以及好用的飲食搭配禁忌表之類附頁呢?目前我看到的網路黃曆,都只是三言兩語臚列吉凶,方便一般人各活動擇日而已。這樣太輕易,太潦草囫圇看向因果。

設計師問起我們想要的床與床頭櫃高度,攤開他的量尺,量尺上面附了整排吉凶參照,我笑開了,原來家具尺寸除人體工學原理,還有老祖宗風水智慧。這時候想起某日在W車上,一位科技史老師說起,他讀著古代風水書,多麼壯美感動。在頌咒之間,原來是壯美。但是沒有人懷疑過,風水書說的該是大陸古都的相對史地背景的數據累積,能放諸四海皆準嗎?風水書若能有更詳盡知其所以然,那麼該是頌咒詩篇,理性美學的激盪。突然想起讀書指導課,期中作業我們分組在瀰漫古籍冷香的系圖書館,各組限時分工,把史記某段記載干支換算西歷日期的作業,擒拿時間,很有柯南味道。教我們破解古籍干支的老師,把時間在圖書館深鎖,從來不按時下課,於是我帶著鬧鐘去上課,時間到鬧鐘理直氣壯逼逼作響,要下課哪!言歸正傳,所有的紀錄都是那麼特定時空相對產物啊!現在全球暖化,恐怕資本家手中的年度投資更關鍵性決定著地球歲時更迭,更暴力性地。

剛好bibliodyssey介紹了中世紀農民曆The Kalender of Shepherds Miscellany,月份、百工、星座、飲食、節慶交織一個動態的作息圖相。



以上圖像來源 http://bibliodyssey.blogspot.com/2007/12/kalender-of-shepherds-miscellany.html


葡萄工人的歲時圖相,謎樣的預言符號,總之祝福大好豐收。

用麻油爆炒薑片、香菇、蝦皮、油蔥酥、豬肉絲,冬天的茼蒿更添雞高湯湯頭鮮甜,補了冬至湯圓,感到暖呼呼歲末安慰。吃了應景節氣,才算踏實。

Labels: ,

Sunday, December 09, 2007

第三場雜中空-實驗音樂台中演

這是Yannick Dauby蔡宛璇2007年夏天在Estonia的聲音創作。

禮拜六禮拜天在國美館第三場雜中空-實驗音樂台中演邀請Yannick、Philip SamartzisMichael Vorfeld周書毅座談與展演。

Yannick提出了幾個關鍵詞soundscape音景、reduced listening客觀聆聽(豈非阮籍〈聲無哀樂論〉?)、field recording田野錄音以及phonography音像。kalerne有Yannick寫的"SOUNDSCAPE AND SOUNDART",串連以上概念。現場我們聽了兩段錄音作品,一段來自北印度河邊行舟,夾雜水聲、洗衣、祈禱、鐘聲,有種逼真臨場感,畫面依稀可見;另一段錄音Yannick隱而未言,我以為是風吹孔竅的聲音,某種極微軟性螺蜁摩擦盤旋揚出,當然如果是機器音效,除了Yannick將無人知曉這底細。當感官降低到僅剩聽覺的時候,不免懷疑聽力辨識度已經弱化到何等程度?雖然辨識度不代表聽覺能力的全部,reduced listening客觀聆聽就是要打破聲音與意義的僵化聯繫。Yannick目前在台灣繼續他的聲音實驗,著迷於莫氏樹蛙的聲音。



Philip現場分享他的作品unheard spaces(網頁有兩段線上試聽),一段在Venice的錄音,一樣是水聲承載著諸多城市中的繁複音景。很幸運的,Last.fm也能聆聽YannickPhilip



相較於Yannick和Philip不喜歡被標籤上音樂家,而偏好聲音創作者的角色,Michael說他比較喜歡音樂創作者的歸位,Michael自製弦樂器,有著燈光、影片拍攝的多重工作經歷。禮拜天Michael和Philip聯手打造的聲音展演相當好看,Michael標準化地演出了摩擦、打擊、拉弦迴音、燈泡通電諸多的音效實驗,搭配兩部投影機與燈光、肢體的互動,非常有趣。就像Yannick的錄音與周書毅現場舞蹈的合作一樣,視覺與聽覺的交互呈現,前者不免仍然對後者產生掠奪搶戲的尷尬,聲音難以持有、竊據並且記憶,聽覺無論如何總是相對弱勢。另一方面,也許現場臨場感遠遠超越錄音工程前製作業的地位重要性,現場臨場感又總是壓倒性地視覺先於聽覺的,彷彿只有視覺聽覺同步強烈展示它們的在場與缺席,兩者強力放送與取消之際,那一幕Michael蹲地擊槌搭配大小白圈幻燈片投影其身,一明一滅,聲音鏗鏘此起彼落的那一刻,視覺與聽覺才有些平分秋色分庭抗禮的意味。

Labels: ,

Monday, December 03, 2007

齟齬小詩

Terry RileyIn C

我不懂Terry Riley,就像不懂Philip Glass不懂Arvo Pärt 一樣。 In C在暈眩自嚙,乾淨高亢宛如神入。不懂這旋律如何持有,次數如何覆躂佈署。假想時間流程中的音波陣列,會是高貴齟齬嗎?由數位玄想者草擬美麗姦巧提案,打擊人聲即興聚合雜碎,在那裡擦亮塘瓷刀鋒謀殺理性。傳說中海風的孔竅照拂The Harp of New Albion,理應嗜鹹,化入回甘,一切推諉給天地,終極撥絃。不過還是關乎秩序的切分,頻率革新。最愛The Book of Abbeyozzud音箱暖色,過去的暈眩悔過重來,從南洋改由南美借光?也依舊還是極微齟齬,在吞啣,在吸吮。

Labels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