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ugust 28, 2008

亞熱帶迴光

截至目前為止,我們的長程旅行都是從亞熱帶出發,飛往溫帶。好像殖民傾慕從來沒有結束,好像溫帶才是唯一文明科學的保障,正當知性的旅途方向。

溫帶城市所有廁所水龍頭水皆可飲用,毫無不適。回到亞熱帶,我們得乖乖愛用歐洲品牌高科技濾水器。趁著艷夏,草坪廣場不乏閒滯人群。我們對草地的熱愛也是來自溫帶習染,亞熱帶的草地彷彿應驗蛇虺瘴癘的形容,親膚之際令人恐懼。我們社區因應綠化雖然種植不少植物,三月搬家至今已經大舉農藥噴灑兩次,消毒兩次。用藥過後,社區拉起黃布條嚴格警告不得碰觸避免中毒。Leiden舊城區一家水果行打烊了,透明玻璃門一眼望進去所有鮮果都靜好的躺在原位,無須冷藏,包括切開的西瓜、軟嫩甜桃。歐洲大概沒有紗窗,我們腳力所及的亞洲溫帶亦然。省卻亞熱帶暈眩與酸敗,溫帶的好整以遐,充滿織毯、蕾絲與美感細節。

但是,我們的亞熱帶曾經是溫帶禁臠,不是嗎?東印度公司堂而皇之的肥沃大夢,瓷器、茶葉、蔗糖,再加上熱帶香料的誘惑。回到亞熱帶,我們以為可能喜歡的名號,聽來有著讚許與慾望,formosa原來也是溫帶老大順口起的菜市場名。這裡道路坑洞,建物大樹早夭,地景朝生暮死。或者溫帶、亞熱帶必須並排親暱對照。整個溫帶並不總是優雅雍容,溫帶力比多也許更形高尚狡飾地吸吮並且排泄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,難以想像帝國殖民力量介入,對亞熱帶與熱帶感知的助長與摧毀。

在靜謐的石板路行走幾趟,我們更容易感到亞熱帶團團轉如鯁在喉,急促妄動且擾攘,那相對的迴光反射。歐洲新聞報導所呈現的社會,即使小孩走失、森林大火都像觀賞安靜精裝紀錄片。在台灣,新聞媒體熱中揭弊與爆料,可堪比擬賣藥電台或者肥皂連續劇,就連奧運轉播,有別於溫帶優雅,這裡動輒使用極悲壯或極激情字眼,沙啞略帶嘶吼。歐洲石板路旁邊多的是標示幾世紀前建築物的時代身分,多的是博物館陳列他們的寶藏,他們擁有瞻仰歷史的光榮權限,而亞熱帶天災人禍,對待歷史彷彿毫無餘裕異常粗暴健忘,勢必狡黠善變,身分認同也比肥皂劇狠角色要生猛而虛幻些。

多少國際會議在溫帶敲定全球性規約合同,多少溫帶思惟替代性乃至強制性左右了全球其他區域?亞熱帶從來都是依賴溫帶文明提供正解。什麼時候可以反轉旅程方向,就像反轉對西方理性文明、對乾淨低溫的必然傾慕一樣,更形深入瘴癘以及迴光深處?所有溫帶與亞熱帶的對照當然早已經不再如此壁壘分明,殖民以及全球化資本汶化了兩者,溫帶用了極強悍的驅力在關鍵時刻囚禁亞熱帶、熱帶為雜質與後退地帶,包括我們旅行的狂喜、頓挫、困惑,原來有很大一部分被總是傾斜的權力結構所老早內化決定,難以逃脫嗎?

Labels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