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商量
城市的速度只需要一條沒加蓋的水溝就足夠趨緩,在綠川行走常有無車的錯覺,當然車是有的,深度睡眠一般拋荒在河岸生塵埃,像是上個世紀的遺產。廢車上面堆疊陣列同款前保險桿,所以即使被捐棄,彼此架高取暖也是有那麼些威風凜凜。綠川給人遺世獨立靜謐鄉下的慰藉。
試著往中游走,自助餐店老闆娘說她嫁來這裡賣自助餐,小孩都成年了。老闆娘問我從哪裡來?開始按照綠川導覽上面的地標標誌經緯象限,按理說是某某佛堂與某某祠堂之間,老闆娘未曾聽聞。只是隔了一條大馬路,幾百公尺步行十分鐘以內距離,數十年的來去,河岸兩端依舊可以未曾聽聞。這個有趣,我開始喜歡言談間無限比喻的座標遊戲。
再往上游些是菜市場,菜市場是掏心掏肺的地方。要買包炒栗子的,回家袋子裡多了蜜蘋果、北埔柿乾、桃園蓮藕、南投洛神花與紫色山藥。跟南投山藥小姐或者桃園蓮藕先生如果聊起散步起點,拿民初地方誌的名諱來講,也許跟時下新名差距不大?城市速度與人們感知的圈養成反比,越快越高效率反而被圈養得越牢靠。這時候鄉愁不需要太快逕行插入。陌生隆重歡迎百般譬喻派上用場,饒舌說書是這樣來的,地方長在口舌唇齒之間在那裡持續翻騰更多的商量。
Labels: 微方誌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